市民在选购蔬菜时,不仅可以根据产品的身份标识作出选择,而且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还能从源头追溯倒查。从8月1日起,标有品名、产地、生产者和生产档案等标识的无公害蔬菜陆续进入贵阳市部分超市专柜销售,该市蔬菜产品标识行动计划启动。
近年来,贵阳市在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目前,该市共有23个“黔山牌”无公害蔬菜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在87个生产基地建立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点,在12个农贸市场内建立了农残快速检测室,对蔬菜质量从产地到市场实行全程追踪检测,使全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步提高。据国家农业部多次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物例行检测结果显示,贵阳市蔬菜农残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5%,高于全国37个城市平均合格率。
从今年下半年起,贵阳市蔬菜办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蔬菜产品身份证计划,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争取用5年时间,使全市蔬菜产品实现标识覆盖率达7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标识覆盖率在90%以上。
根据先易后难和重点实施原则,贵阳市蔬菜办将从经常食用、产销规模大、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及社会关注度高的蔬菜产品和品种入手,逐一覆盖到一般产品和品种。据介绍,贵阳蔬菜身份证计划将率先在104产业带涉及的相关区、县、市商品蔬菜基地,息烽大葱基地及开阳龙岗甜椒基地、禾丰番茄基地等地实施,品种包括黄瓜、香葱、辣椒、大葱、番茄、牛腿南瓜等。
针对市民对无公害蔬菜需求日益增大的实际,贵阳市蔬菜部门拟在全市各社区、超市和部分酒店开设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配送、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的无公害蔬菜专柜,以此为载体健全无公害蔬菜营销网络,引导市民进行“绿色消费”。今后使用包装的蔬菜产品包装物标识,在标注无公害商标的同时,还需附加品名、等级、产地名称和生产日期。对不适合或不需要使用包装的蔬菜产品,使用标签或说明书也得附加品名、等级、产地名称和生产日期。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产品,一律在包装物和标签上加贴无公害产品标志。
以产地准出管理为主要内容,贵阳市蔬菜办在蔬菜产品标识行动计划中,还将针对不同蔬菜产品与品种,建立产地标识准出制度,健全蔬菜产品生产档案,将生产档案与产品标识挂钩,标识与上市产品挂钩,以形成完整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据悉,在贵阳商品蔬菜基地收购产品的单位和经销商,凡经蔬菜部门授权在产品包装上标注“黔山牌”无公害商标、产品和产地名称、质量等级、生产日期等内容者,经审查确认后,每只包装箱可获得0.3元的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