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5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社的指导下,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协及全国各省市消协的的大力支持下,自2010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得到了315电子商务诚信联盟企业的大力配合,有几十家电子商务企业、网络运营企业、IT制造厂家、服装制造厂商、食品企业积极和我们联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通过近半年来工作的开展,中国315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在倡导建立的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参与本次研讨会的企业有40余家,除消费者已经比较熟悉的联通、移动、慧聪、京东商城、凡客诚品以外,还有中国POS机网、华人喷码网、保鲜然、乐酷天、寺库等一大批企业参与并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上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投诉分析报告》显示:
一、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趋势呈现四个发展态势,一是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同比增长非常迅速,投诉总数也同比有大幅度增加,但来自某些地区的投诉比率明显呈下降趋势,表现比较突出的地区为北京、广东等地。二是从事网络销售的产品价格区间明显上升,产品种类相比历年也明显增多,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价值高端化趋势明显,逐步摆脱质次价低的困境。三是来自电子商务方面的投诉种类也越趋多样化。四是移动电子商务是新的增长点,农村已经是电子商务的新兴市场,移动商务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农村消费者也加入到电子商务消费的行列中来,人群结构日趋复杂化、知识水平趋于多层化发展。
二、2010年消费者的投诉日益多样化,情绪性、理智型、个人责任、社会责任的类型比较显著,具体表现在:举报取代投诉、知识型投诉取代盲目投诉等几个方面。消费者投诉要求也逐步明确化,要求实物赔偿、精神类赔偿、一定金额的现金赔偿已经非常普遍。本次报告显示:要求获得赔偿占总统计数量的46%,要求商家进行满意解释的占总统计数量的15%,要求商家进行服务承诺的占11%。
三、2010年引发电子商务诚信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处于消费保护的“盲区”,购物网站缺乏明确的消费保护引导和消费保护制度。消费者普遍对购物网站的信息表述理解不清,购物网站缺乏必要的消费引导和消费保护制度,购物证据也无途径保存。
二是网站产品宣传不实,后期服务跟不上。普通消费者无法识别销售平台的手续是否合法、资质是否完善,缺乏亮照经营的约束,特别是在“团购”上。
三是实物型网购第三方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不能自由选择物流体系和支付系统,支付款项流转不清、未签收的货品被告知已签收等投诉一直居高不下。
四是非物流的数字产品电子商务投诉成为新的热点。基于移动网络的话费充值、套餐服务、软件产品下载等方面管理尚有缺陷,虚拟财产缺乏保护措施。
“315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在2011年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将在平台上建立消费警示机制,按季度分栏目、分频道向社会各界进行公示统计数据,围绕如何选择购物的网站、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哪些交易凭证等内容开展消费教育工作;二是研究制定网络消费新标准、建立电子商务交易记录和第三方备案体系;三是继续扩大监测范围、种类,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第三方监测数据从而完善电子商务运营中的各项消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