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鸡蛋上喷码每小时可达1.5万枚;
在灯具上的喷码约3个小时就能搞定;
危机赢得转机
“这里再修改一下,这里不够精确……”冯士林和他的团队正在研讨新机器。他鼻梁上架着一副眼睛,颇有学者风范。
大学毕业后,冯士林就职司法部门。之后,辞去安逸的事业单位工作,投身商海。
最初他和两个伙计在军需学校内组建了一家自控设备研制中心。借助学校的师资力量,他最初的研发顺风顺水。生产出来的全自动拼版机,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客源络绎不绝。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又缺少技术保护等相应措施,许多小厂家模仿他们的产品,并以低于他们的价格出售。使他们的产品受到严重冲击。望着这一台台卖不出的机器,冯士林陷入沉思。
也许命中注定他与喷码机有缘,2009年,一个偶然机会他接触到喷码机,一问价格竟然10万。这一问,让他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开始打起小算盘。“这样的机器,在国内可是个紧俏品呀。”于是,嗅到商机的他便与喷码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年磨一剑
对于冯士林而言,研发喷码机是一条陌生的路。这三年,他这一剑磨得不是刀锋,而是有关啧码机的新技术。
他从网上、图书馆搜集大量资料,他跑到广州、上海等全国各地参观考察,他远赴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他决心要站在最高峰去开展喷码机的研发。
他借智发展,邀请西安一名资深教授及其研究生等人组成科研小组,共同研发新产品。正当攻关的关键时刻,一场突然的变故打乱了研发的步伐,教授出国了,留下的两个研究生也离他而去。如果退,前功尽弃,只有进,才能柳暗花明。他决定,一个人也要闯下去。
他从公司搬出来,搬进了一个不足30平米的小车库。这一进去就是3年,一张图纸修改百次。无以计数的实验、成百上千的修图……他一个“外行”做着“内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上天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研究,2003年,第一代喷码机在这个小小的车库里诞生了,售价4万。当时国外的产品可是10万的售价呀!科力普喷码机的出现,在喷码机行业内掀起一股科力普热,打破了跨国公司常年来垄断中国喷码机行业的局面。
科力普智造
“公司成立初期加上我也就三个人,研发、销售全包。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一个10人的科研团队,博士、研究生、本科生、高级技工等人才的不断加入,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冯士林介绍,我们不仅是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课题基地,也同山西大学物理学院、解放军军需工业学院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科力普研发的防伪喷码技术,填补了世界上该领域的空白。无法替代的技术,才能捍卫企业在激烈商战中的生存权利。科力普研发的新技术反过来也保护了科力普的地位。
如今该企业拥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发明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他们的科研路越走越宽。
经过17年的商海洗礼,科力普越发壮大,该企业的喷码机不仅热销国内。并畅销新加坡、泰国等地。“科力普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和死亡赛跑!”正是这种危机意识,让科力普的发展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