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试着登录淘宝网,输入“进口食品”关键词,共搜索到九万七千多条记录,各种各样的饼干、肉铺、蜜饯、坚果、糖果等食品是应有尽有,而且同样是进口食品,其网购价格一般为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有些甚至更便宜。
网购“进口食品”大多没有中文标签
“同事们说这种进口的面包干很正宗很好吃,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点。”最近,市民应小姐在网上购买了几包越南产的“Tipo越南白巧克力面包干”。“同样品牌的300克装的面包干市场上在卖18元一包,而现在这个只需8.9元一包。”
在庆幸划算之余,应小姐心里也有稍稍的不放心,因为这种面包干的独立包装上,除了生产日期是用阿拉伯数字外,其余的文字和符号都像“鬼画符”,根本看不懂。包装上有好几国文字,日文、英文的都有,就是没有中文的。“我以前也在超市买过进口食品,上面都有中文标注,可这个上面什么也没有。”
笔者随手从搜索到的页面点击进入几个购物网站,发现许多商品包装袋标示全部为外文,只能通过商品外包装上的图案推测里面的食品原貌,有的食品如果不看店铺介绍,甚至根本分辨不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食品。为此,笔者还专门咨询了部分卖家,对于笔者提出来的没有中文标识一说,卖家都坚称自己有渠道能从某国原厂进口到商品,保证是真货。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要有中文标签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因此,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只有两种可能:一种纯粹就是国内加工点仿冒制作的,是假冒伪劣食品;另一种可能就是商品是走私或者是个人私自带进来的。”工商人员解释说,“但无论哪种情况,该食品的质量是无从保障的,而且一旦出现纠纷也很难找到生产厂家或商家进行有效维权。”
另据了解,日前,江东、慈溪分局也对辖区内的进口食品开展了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对多家商店销售的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的“Tipo面包干”等进口食品进行了暂扣或责令改正,并对部分商家进行了数额不等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