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时代——“三期”与一物一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追溯的形态渐渐有了多种形式,特别是在快消品等产品上喷印“三期”(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检验产品的方式。不论是商超还是小卖部、药店等,无三期标识码的产品都会被认定为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产品,三期作为产品的基本内容,也在慢慢引导人们对产品可追溯的认知。
我们经常可见的商品,有的只有三期,有的也会有一串可变可数码,也有的是一维码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产品身份证”的形态,作用还仅限于人们对产品销售环节的管理,追溯的内容也十分有限
我们经常可见的商品,有的只有三期,有的也会有一串可变可数码,也有的是一维码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产品身份证”的形态,作用还仅限于人们对产品销售环节的管理,追溯的内容也十分有限
2.0时代——“溯源”与一物一码
由于不满追溯内容的局限性,也由于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越发重视,于是我们很快步入到了2.0时代,2.0时代人们对追溯的概念已经颇为深刻了。现有的《新食品安全法》颁布条例,第四十二条中就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同时国家也大力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于是,追溯2.0时代正式到来。现在的追溯已经可以让产品获得感知,让产品实现从物向人的动态转换。比如它会生动的展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而产品身份证的载体也变成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容错率更高的二维码形态。人们可以将产品的生产信息、流通信息等均纳入其中,用以做溯源、防伪、窜货等。上篇就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产品追溯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目前通用的追溯模式是利用标+识+系统集成的方式,以此实现产品从原材料——生产线——销售端的全过程监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