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商务局:实现部门良好协作模式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成立了追溯体系领导小组,市政府印发了《厦门市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密切部门协作,建立由商务部门总牵头,市场监督、农业农村、海关等多部门共同推进的“1+X”长效工作机制,推动追溯工作由条块分割向协同共建转变。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协调解决政策推动、平台搭建、项目建设、信息互通、法规标准等重点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将追溯体系建设与“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重点农贸市场改造等民生工程结合,对开展追溯的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主体给予政策补贴,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形成全社会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成立了追溯体系领导小组,市政府印发了《厦门市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密切部门协作,建立由商务部门总牵头,市场监督、农业农村、海关等多部门共同推进的“1+X”长效工作机制,推动追溯工作由条块分割向协同共建转变。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协调解决政策推动、平台搭建、项目建设、信息互通、法规标准等重点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将追溯体系建设与“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重点农贸市场改造等民生工程结合,对开展追溯的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主体给予政策补贴,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形成全社会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全市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下,厦门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树立起“全市一盘棋”的理念,突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商务、市场监督、农业农村、海关等部门的数据进行了智能采集并整合各类重要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多环节的追溯信息,成跨部门跨系统的追溯链条。
目前,厦门市以数据互联互通为目标,实现与食品、农产品、药品、酒类、农资、进口食品等政府部门六大系统横向联动,以及电子政务系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地理位置空间信息平台、统一实名认证服务平台等四大纵向系统的数据对接,顺利建立起以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统一平台、政府部门追溯子系统、企业追溯子系统为三级基础架构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形成全市统一、覆盖全面、链条完整的重要产品追溯网络体系。
与此同时,厦门市市级统一平台建成后,平台已涵盖全市6.71万家经营主体的30.73万种商品,实现了重要产品全方位监管,提升追溯覆盖面。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创新菜市场“智能”追溯模式
长期以来,相比商超追溯体系做得比较好,农贸市场重要产品追溯是个弱点。
为此,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重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施在线智慧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并通过以点带面,创新菜市场“智能”追溯模式。
结合厦门市商务部门提升改造一批农贸市场,构建良好的“菜篮子”消费环境,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在思明区松柏农贸市场、集美区宁宝农贸市场开展试点。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追溯办工作人员黄琳介绍说,市面主流编码溯源秤,需要商户按键采集品种数据。由于许多商户业务繁忙等原因,常常顾及不上协助采集信息,导致品种数据准备率不足10%。经过研究测试,该局在试点农贸市场配备了智能追溯秤,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采集品种数据,并且自动抓拍每笔交易实时图片上传监测预警中心。这样,在不改变交易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入市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管理。
智能追溯,对经营者而言,不需要按键输编码,通过图片识别实现品种数据100%准确采集,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自动采集菜品名称、单价、重量等追溯数据,极大方便了商户使用;对消费者而言,每笔交易可打印溯源小票,手机扫描可查询溯源信息并保存交易菜品图片,可以有效提高公众食品安全获得感,实现“明白消费”和“放心消费”。
黄琳告诉记者,近日通过对两个试点市场的智能溯源秤上传自动备案的逾256万条交易数据分析,监管部门可以清晰统计到农贸市场每日交易数据和图片,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市场销量、价格波动、检验检测、热销品种等关键数据,为政府决策和风险监测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据了解,在整合原有的追溯系统,并延伸覆盖食品生产、餐饮和保健食品等环节后,厦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于2017年9月份建成投入运行。目前,已有6.56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32.27万种食品纳入系统监管,备案交易台账逾1亿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