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恰恰是这些看不见的元素,在“食品安全”业已危机到人类健康生存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而,“看得见”的农产品的“成长过程”,便应运而生了极大的经济价值。 农产品的“成长过程”,恰如一个人的出生成长一样: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一成长过程包含了农产品的良种选择,培育种养,生长成熟,直至加工成品等等,其成长链条周期漫长,若再延伸到运输环节,这个链条还会更长。
在整个成长过程链条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及其经济价值。因此,如果农产品在成长过程中,是植根于自然之上,生产环境生态环保,绿色加工,甚至手工工艺,其品质和经济价值自然要高于那些“添加”、“人造”、“速成”、“机器”的产品。这样的成长过程是自然良好、健康安全的,如果“看得见”,无疑会使消费者放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倾向,符合消费者安全健康的消费情感需求,消费者自然愿意付出比一般较高的价格来购买,从而也就增加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其实,由“看得见”的农产品的“成长过程”而增加的价值,属于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因为不管是否“被看见”,对于生态有机农产品来说,都是如此生产的,这是生产者的一个诚信责任问题,也是一个管理监督的问题。但是,在当前诚信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的情境下,“看的见”,就会对农产品产生更大的附加价值,从而也就具有了消费意义。 可见,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提供已成的农产品给消费者,满足于农产品的一次性的单一价值,而要善于多次经营自己农产品的多元价值,从而获得农产品的高价值实现。
农产品的“成长过程”,要实现“看得见”,其实,是一个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交往过程,他们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基于农产品的社会网络。在这个社会网络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要建立一种互信互惠的关系和规范,各自获得最大的收益。任何一方违背了规范,就会被社会网络抛弃掉,从而付出代价。这种社会网络,是一种“面对面”的形态,在传统的农产品大市场里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在传统的农产品大市场中,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是互不见面的,中间是由许多个环节,诸如超市、农业公司等,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区隔开来,生产者不知自己的产品卖到那里去,消费者也不知买的产品从哪里来。只有建立“面对面”的社会网络,才会增进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相了解和信任,才能实现农产品“成长过程”的“看得见”。 “面对面”的社会网络,冀以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然建立。
溯源是通过溯源码来实现的,溯源码是印在溯源标签上面的一串具有追溯功能的号码,如果这个溯源码是唯一的,那么附加防伪功能就是绝对唯一的。所以溯源标签成为了整个溯源体系的关键,防伪溯源标签可以通过扫描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查询,来保障和满足消费者。
防伪溯源标签化呈现
二维码一物一码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也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改变,手机成为了连接用户与产品资讯的重要枢纽。智能手机对防伪溯源的变革也是颠覆性的,现在几乎所有的防伪溯源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轻松查询了,在免去复杂繁琐步骤,方便了消费者。特别是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使二维码溯源成为了可能,消费者只要用手机轻松一扫就能得到溯源的相关信息。
溯源信息的具体化、多样化相比以往的溯源只能简单的查询到“是哪里生产的”等这些基本信息,而这些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了,现在的溯源系统可以做到查询到“品牌、产地、原材料、物流、”等更具体的信息,甚至可以查询到“生长过程、采摘(屠宰)过程、包装过程、相关标准要求”等多样化的信息,使得食品溯源系统更具体化,更接近用户与消费者,增强了用户消费者的粘性。食品溯源,即是企业也是消费者手里的一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