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在世纪联华超市人民路店的冷鲜专柜旁,东阳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拿起手机,用支付宝扫描了专柜内、商品上的“浙冷链”二维码,手机上随即跳出了该商品生产地、进口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检疫证明等产品信息。

前段时间,北京在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上检出新冠病毒,此消息让不少吃货对“三文鱼”的恐惧蔓延至其他进口生鲜。如何对进口生鲜、冷冻畜禽肉及水产品进行严密管控,市市场监管局参照“健康码”管理模式,于6月25日正式启用“浙冷链”食品追溯系统。
“目前,我们主要就是督促‘重点产品’经营主体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进库录入产品信息完成首站赋码,出库时录入购买人信息完成下游对接,层层扫码集成数据,将经营主体、产品溯源、检验检疫、出入库记录等信息进行登记。”该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营“重点产品”的经营主体分别为经营进口冷冻畜禽肉、水产品的农贸市场入场销售者,大中型商超,第三方提供冷库贮存服务经营者,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等。“进库赋码、出库扫码”让“冷链食品溯源码”实现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扫码即可全面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充分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向公众宣传普及“浙冷链”操作和扫码查询功能,引导消费者通过扫码获知购买的进口冷链食品的相关信息。该局也将展开随机执法检查,对未按规定赋码的产品,一旦发现来源可疑、货证不符、证照不全等,将一律予以查封。
由此可以看出,完善食品安全追溯等数字化信息体系,进而形成一种社会信任机制,也是破解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契机。食品追溯系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赋码便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