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双碳战略和限塑令的全面实施,包装行业迎来全新变革。绿色包装从浅层理念正转向深度实践,包装企业不光要深度考虑从材料提取、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回收利用,以及最终废弃对环境的影响,还应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纳入责任范围,零碳循环生态圈的建立将成为产业减碳增值的核心驱动力。
1、“限塑令”正式实施 绿色包装成未来发展趋势
自2021年1月1日起,“限塑令”正式实施,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塑料制品,塑料包装行业迎来新机遇新发展。

据了解,2015-2019年,全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逐渐增加;2019年,全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为9574.1万吨;2020年,全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为10194.7万吨。2015-2019年,全国塑料薄膜产量整体呈波动趋势;2019年,全国塑料薄膜行业产量为1594.62万吨;2020年,全国塑料薄膜行业产量为1502.95万吨。2015-2020年,全国泡沫塑料制品产量波动较大;2019年,全国泡沫塑料制品产量为258.19万吨;2020年,全国泡沫塑料制品产量为256.6万吨。
从以上数据可推出,我国对塑料包装的需求极大,推动了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全球塑料污染严重,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国家实施“限塑令”,塑料包装面临新的挑战,那么塑料包装行业该如何完成从传统包装向绿色包装的转变呢?
第一,企业应向经营服务一体化模式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制造销售模式转变为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以贴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及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包装服务一体化。
第二,企业应增加高新技术、先进材料、高端设备的运用。随着物联网规划的落地实施,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塑料包装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升级,逐渐向高性能、多功能、数智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企业可用环保型塑料包装材料替代一次性包装制品。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是我国包装行业发展的重点,环保型可循环塑料包装材料及产品不仅可塑性强、经久耐用,还能节约资源,降低单次使用成本,满足多个行业对绿色包装产品的需求,完全符合塑料包装材料的高机能、多功能性、易回收利用、易降解要求。

总的来说,下游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社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着塑料包装行业逐渐向绿色包装发展,塑料包装行业进入整合阶段,包装企业间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未来塑料包装行业会将会以绿色环保、功能性强的方向持续发展,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
2、“双碳”时代 数智包装引领未来
近年来,“数智化”一直是产业变革中的热门话题,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包装产业数智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强绿色低碳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

双碳目标下,包装行业正面临工业4.0、数智化、低碳化齐头并进的挑战,以及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会重塑包装行业,促进产业与技术的融合,助力包装行业实现数智化升级。
据华人喷码网了解,碳中和目标加速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工业绿色转型的进程。从“一次性”到“可循环”也是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在新的阶段,用户对服务更为期待,包装资产的投入、技术研发的投入,既是行业的新壁垒和挑战,也是企业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探索低碳技术创新和绿色供应链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共同选择,而包装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进入了亿万量级,属于典型的长坡厚雪、水大鱼多的市场。因此,2022年,绿色包装与数智包装是趋势,也是未来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落脚点。